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 258
中新网郑州10月18日电 (记者 韩章云)15万只鸟类栖息于河南孟津黄河湿地;三门峡黄河湿地越冬天鹅数量稳定在1万余只;华北豹频频亮相河南太行山……经过多年持续推进黄河流域国土绿化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,河南黄河流域已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家园,生物多样性保护见实效。
10月17日,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该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相关情况。
河南省林业局副局长赵蔚介绍,河南通过“扩绿”,持续增加森林面积,“织网”,推进生态廊道建设,持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。
通报称,5年来,河南黄河流域市县共完成各类造林645.38万亩。根据黄河沿岸地形地貌、水库岸线、城镇滩区等不同特征,河南林业部门设计5类31种生态廊道建设模式,建成了复合型黄河生态廊道11.8万亩、1194公里,黄河干流右岸实现绿化贯通。
与此同时,河南还组织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生态廊道完善提升,有效保障“一泓清水永续北送”。推进大运河生态带建设,组织沿线各市重点在有水段营造护岸林、水源涵养林、农田林网1.36万亩,打牢绿色基底。
此外,河南坚持多措并举,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见真见效。
据赵蔚通报,河南全省95%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80%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。实施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项目,投入中央、省级自然保护区资金3.26亿元,就地保护能力水平明显提升。完成林州淇淅河等14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,完成黄河湿地修复2.78万亩,民权黄河故道湿地列入《国际重要湿地名录》,公布了三门峡等27个省级重要湿地,全省湿地生物多样性不断富集,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。
近年来,河南黄河流域珍稀濒危旗舰物种种群不断扩大。世界濒危物种青头潜鸭已成为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的“常住户”,最大种群数量约300只;大鸨已成为郑州黄河湿地稳定的越冬种群;紫斑牡丹、太行花、中华猕猴桃等濒危动植物种群明显增多,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。
“可以说,野生动物们用翅膀、用足迹给我们的生态保护成效投了赞成票。”赵蔚说。(完) 【编辑:李润泽】 新闻结尾
男女错错错电视剧在线观看完整版,带你体验一场充满幽默与感动的爱情之旅!的相关文章
陕博四十余幅唐代壁画在台湾嘉义展出 两岸嘉宾共同揭幕的相关文章
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(9月23日—9月29日)
王沪宁会见塞浦路斯议长迪米特里乌
锦绣潇湘 草本新章|毛铺草本中国行走进长沙
国庆长假山西文旅火出圈 “宠客”更为客回头
【百万庄小课堂】养成类游戏、虚拟社交、AI…… 为何更多人倾向“赛博”陪伴?
中新健康丨樟树“药交会”将发布《2024年中医药行业发展研究报告》